夜目

账号为啾咪文学官方,账号下内容版权归属啾咪文学。首发公Z号:夜目

好人,就一定会有好报么

他这一番番努力奋斗的结果,往往是被骗的多,成功的少,一直陷在失败、再奋斗、再失败的恶性循环怪圈中。


【1】

张叔是个公认的大好人。

和我在上面说的那些人不一样的是,他倒是从来没有抱怨人生,反倒活得非常豁达乐观,但我在认识并了解他之后,却深深为他感到遗憾和惋惜。

因为,他本来可以有更加美好、更有价值的人生。

张叔今年六十五岁,退休在家,独自一人居住,他的老伴儿住在外地的儿子家里,给儿子看孩子。

张叔前年的时候过马路被一辆车撞了,断了一条腿,儿子请假从外地赶回来,衣不解带地在医院里陪护了半个多月,直到老爷子出院。

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张叔,最开始是他儿子通过自己的同学加了我的微信,找我跑过几回腿儿。

张叔出院后,他儿子随即就赶回了外地,没过多久儿媳妇儿生孩子了,张叔老伴儿一走,他就没人照看了,生活上很多事儿都不方便。

出于对我的认可和信任,张叔儿子隔三差五地让我去给老爷子跑腿儿,今儿从水产市场买点儿海鲜,明儿陪着老爷子去医院复检,要不就是带着老爷子去趟银行啥的,一来二去我算是跟老爷子成了忘年交,也对张叔的人生经历有了全面的了解。

 

 

【2】

张叔是70年代末的大学生,上大学之前,他在河北一家工厂当学徒,能吃苦、爱钻研,许多老师傅们解决不了的问题,他一个学徒工常常能通过动脑子加以解决,深受老师傅们的喜爱。

后来厂里接收了几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,尽管没有任何的生产经验,但一进厂就能拿很高的工资,而且因为会画图,懂技术,反倒成了老师傅们经常请教的对象。

这让当时的张叔又是羡慕又是不服气,觉得自己并不比他们差什么,无非是他们上过大学而已。

他们能,自己也能。

于是他萌生了考大学念头,可是厂里知道他是个好苗子,不愿放人,张叔一冲动,主动扔掉了铁饭碗,重新回到高中校园,复习了大半年,顺利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,并在毕业后分配到了京郊的一家工厂,非常励志。

其实那个年代正经八百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是非常吃香的,他毕业的时候完全有机会进机关单位,按那个年代的惯例,他在机关混上个三年五载,少说也能干个副局长啥的,未来不可限量。

但张叔觉得自己不适合坐办公室,年轻的他踌躇满志,总觉得自己学了一身本领,必须得到生产第一线,学以致用,于是他放弃了当时在许多人看来更为优越的工作机会,选择来到了一家工厂,从基层的技术员做起,真刀实枪地干工作、搞技术。

这是我认为的他的第一次人生重大抉择失误。

好在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,张叔的真才实干和辛苦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,他工作态度认真,技术过硬,接连帮着厂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,逐渐受到厂领导的赏识,成为了厂里的骨干工程师,有了自己的技术团队。

搞技术的圈子并不大,一旦有了成就,很快就声名远扬,张叔成了在业内有名有号的人物。

八十年代末期,张叔三十多岁的时候,当时有一家大型的国有军工企业的下属单位来找他,请他帮忙协助解决一些技术问题。

张叔是个热心肠,欣然出手,顺利地帮助对方解决了问题。作为回报,那家企业决定把张叔挖走,并且给他开出了一个即便在如今看来都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条件:一次性支付他十万元劳务报酬,免费提供一套住房、配一辆车,同时解决他爱人孩子的就业和上学问题。

张叔拒绝了,这是我认为的他的第二次人生重大抉择失误。

 

 

【3】

张叔没有跟我谈当年他为什么拒绝跳槽,但以我对他的了解,我觉得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。

一来张叔是个很重感情的人,虽然搞技术出身的标签让他显得有些刻板,但我知道他内心其实是很念旧情的,他认为厂里培养了自己,离开意味着一种背叛;二来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,八十年代不同今天的社会这么现实,他可能不愿被领导同事认为自己是贪图荣华富贵;再一点,他的内心是很骄傲的,总觉得靠自己的能力,一样能够打出一片广阔的天下。

然而,进入九十年代后不久,他所在的厂子因为经营不善,破产了,张叔和爱人双双成为了下岗职工。

张叔的斗志和能力再一次得到体现,他跟关系要好的同事经过商量合计,下海成立了自己的工厂,开始自己当老板。

下海后的前十年左右,借着90年代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,张叔他们的厂子效益相当不错,他真正靠着自己的双手,给自己掘得了第一桶金,也是最后一桶。

张叔有钱了之后,他生意场上的许多朋友都建议他多买几套房子,因为那时候北京的房价虽然便宜,但已经呈现出上涨的趋势,给他建议的那些人,其实都是生意做得非常成功的人,很有远见。

但张叔没听他们的,一是他自信惯了,二来他觉得买房子啥的都是投机行为,不是做实业应该有的态度,有钱了就应该继续加大生产,扩大规模,踏踏实实地干事儿。

当然,接下来的事实证明,张叔又一次错了。他本身是技术出身,加上为人忠厚,不擅长管理,同时也不爱应酬和交际,比起酒桌和生意场,他更喜欢车间和画图板,于是伴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到来,他的工厂就如同大风大浪里的一艘小舢板,很快地沉没了。

这是我认为的他的第三次人生重大抉择失误。

 

 

【4】

从那以后,张叔的工厂再也没有重现辉煌。

但他到底是个不服输的汉子,再难再苦他也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
为了救活厂子,他做了无数的尝试,上马过数不清的新项目,但那个时候,他已经快五十岁了,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年华已经过去,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,包括对新鲜事物的获取和了解,都跟不上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。

所以他这一番番努力奋斗的结果,往往是被骗的多,成功的少,一直陷在失败、再奋斗、再失败的恶性循环怪圈中。

但张叔并没有放弃,即便到了已经退休的如今,他也还在苦心经营着已经改头换面过不知多少次的厂子,因为他说无论如何,也要把这些年曾经欠下的工人工资以及借亲戚朋友的钱还上。

 

 

【5】

张叔的生平就是这样,一个很典型的好人没有好报的案例。

接下来我从一个很现实的俗人、一个曾经的坏人的角度出发,聊一点我自己的看法。

首先张叔确实是个好人,但我认为他有个最大的缺点,就是太过封闭自己,导致身边的朋友很少,或者说能够交心的朋友几乎没有。

我跟他认识这么长时间,其实从内心是把他当父亲看的,总觉得他儿子不在身边,我本身是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孤儿,所以是掏心窝子地对他好,自从跟他相熟以后,我都不用他儿子下单,总是一有时间就主动上门,帮他处理生活中的杂事儿,照顾他的饮食起居。

他对我也不错,但在感觉上总是差了些什么,说白了就是不够交心,他对我越客气,我越觉得其实他从内心是看不起我的,不过这个我不在乎,我长这么大,几乎从来就没有被人看得起过,这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的问题,我只是会觉得老人家很可怜。

其次,张叔的另一个问题,就是他太过固执,不懂得变通,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社会潮流,说得好听点是传统,但其实是内心清高,不愿作出改变,所以总给人一种活在过去的感觉。

平时跟张叔喝酒聊天,他几杯酒下肚,总是提起自己曾经的过往,一开始听得新鲜,时间长了,翻来覆去总是那些故事,我都能背出来了。这一个方面是人上了岁数就爱回忆过去,另一方面其实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逃避。

举个例子,我有时候会对他当年创业失败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,以我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,指出他当时犯的错误,告诉他应该相信专业的人给出的专业建议。

但他总是摆摆手,说什么狗屁专家,你知道有多少所谓的专家都是徒有虚名,根本就是尸位素餐,徒有其名!

然后就开始跟我讲他年轻时在工厂的那些经历,厂里的技术难题得不到解决,厂领导花了大价钱从设计院请来专家,结果就是解决不了,最后还是自己从实际出发,攻坚克难,最后成功解决了难题。

我说叔啊,我承认在当年你们那个年代,确实有很多半瓶醋的家伙,可能因为出身好或有关系,进入了一些专业单位,但其实手里并没有两把刷子,不过如今社会已经不一样了,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有,但肯定很少,否则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这么好,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,哪儿哪儿都这么厉害,离开那些专家们,可能吗?

每每聊到这儿,张叔就会停下酒杯,摇头说不说了不说了,这个社会已经不是我们当年那样儿了。

最后,也是张叔自己可能意识不到,而我也不太愿意承认的一点,就是他的内心其实不够强大,不愿意承认和剖析自己的错误,从而做到知错能改。从表象上看,他是条有担当的硬汉,把所有的过错一人独担,但实际上,他又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所做的许多事情是错的,说白了,他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。

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这怕就是张叔最让人恨铁不成钢的地方。

 

 

【6】

写这篇文,不是为了批判张叔,我没那个资格。

相反我很尊敬他,在某些事情上也很崇拜他,从心里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。

而且,当今社会,像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,也正因如此,我才想把他的故事写出来,当作对他所代表的这类人的一种纪念和缅怀。

至于他的人生对错,就交给时间去慢慢涤荡,显现它的本色吧。

我希望夜目的读者们都能从他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,从而避免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些羁绊与挫折。

我还会继续照顾他,陪他喝酒聊天,陪他共度晚年的时光,共阅人间百态。

人生不易,希望我们都能砥砺前行,营造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

评论

热度(29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